《“买来的童星”是折损钱财害了娃》: 家长们要摒弃急功近利心理

都说出名要趁早,现在很多家长为把孩子培养成童星,可以说不惜血本。据央视报道,有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童星,花了近24万,送孩子到美国去参加国际顶级大赛。结果却发现,参赛的全都是中国孩子。

近年来,娱乐圈里多了不少小童星,年少成名的TFBOYS,《爸爸去哪儿》中自带光环的星二代,还有《红楼梦》中演技炸裂的小戏骨……


而随着儿童用品市场的迅猛增长,一些孩子小小年纪便当上了模特。11岁的叶祖铭,自称年收入7、80万。宁波11岁小姑娘楼思诺,不仅在模特圈小有名气,还加盟了韩国女团……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早早成名,很多家长羡慕不已,不惜花大价钱送孩子参加童星培训。去年6月底,北京汪先生的女儿在街头被所谓的“星探”看中,和一家童星培训机构签订了3年每年7.9万元的合同,送孩子到美国,参加国际顶级大赛并拿金奖。然而到了美国却发现,所谓的国际大赛只有30多个中国孩子参加,要想拿奖,还要另外交钱。
汪先生表示,公司明码标价:一等奖也就是金奖15万,另加5万块的参赛费;银奖10万,另加5万块的参赛费。
家长们发现上了当,想找公司退款,却被以各种理由推诿。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公司曾因多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被起诉,而且就在家长们维权的同时,公司又拉开了所谓“米兰少儿国际时装周城市选拔赛”的宣传大幕。

据业内人士称,国内并不存在真正的童星培训体系,很多公司都是打着童星培训旗号来招生,造成了不少纠纷。去年9月,常州武进就有一家自称专门培养童星的公司,收了近百万培训费后突然停业,让几十位家长血本无归。

骗子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轻而易举的上当受骗?已经官司缠身的公司,怎么还能继续招摇撞骗呢?
演艺之路没有速成的捷径
荔枝小编以为:广电总局曾多次要求,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去年大火的《小戏骨红楼梦》总导演潘礼平,也一再表示,反对打造童星,孩子要走演员道路,就要专心致志地投入,而不是为了当明星而当演员。演艺之路没有速成的捷径,作为家长,应该分清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别被骗子轻而易举的收割了。
媒体观点:
新京报说,《童星梦碎何时休》:忽悠机构布下套路与陷阱,瞅准的就是家长希望寻找一夜成名的登天捷径。然而家长有冲动,法治须护航。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与警示,也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义。
齐鲁晚报认为,《“童星加工”是拔苗助长》:应建立儿童电视栏目(节目)申报、审批制度,特别是应对少儿影视作品中的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做出严格限制。严格执行新广告法,禁止播放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代言的广告。
湖南日报提醒,《“买来的童星”是折损钱财害了娃》: 家长们要摒弃急功近利心理,看清“买来的童星”是折损钱财害了娃——孩子如果被虚假光环“加持”,不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还会因承载家长过高期望而不胜负荷。
红网质疑,《童星培训的骗局为何屡试不爽》:一些家长也该看明白了,放眼中国的童星几乎清一色的“体育世家”“艺术世家”,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哪有那个条件,还是走寻常路好。
相关文章:#童星骗局#
网友评论:《“买来的童星”是折损钱财害了娃》: 家长们要摒弃急功近利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