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整形的“美丽陷阱”该如何破丨特评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赵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被过度渲染的“颜值经济”下,“外貌焦虑症”困扰着不少年轻人。这让部分医疗整形医院看到了“商机”,大肆宣传免费整形手术的虚假广告,诱骗年轻女子“上钩”。在签...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被过度渲染的“颜值经济”下,“外貌焦虑症”困扰着少年轻人。这让部分医疗整形医院看到了“商机”,大肆宣传免费整形手术的虚假广告,诱骗年轻女子“上钩”。在签订协议后不久,她们才发现自己被骗,背上了网贷。

明明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偏偏还是有人不仅想要变得美,还更是想得美:以为自己只要完成一些轻而易举便能完成的小任务,就能获得免费整形的机会。

这样的好事,倒也不是没有,譬如某些网约车等所谓的新兴互联网企业,一开始杀入市场的手法便是“烧钱”,大手笔地补贴司机、商家以及消费者,以养成他们的消费习惯,期待有朝一日“割韭菜”。

有想要“割韭菜”的,便又有了想要“薅羊毛”的。“割韭菜”与“薅羊毛”像一对相生相克又相爱相杀的冤家,在市场上激烈地比赛着“手速”。其实,无论是谁的手更快,到最后可能都不是赢家。因为,市场上既没有一直丧失理智的消费者坐等着被“割韭菜”,也不会有心甘情愿赔钱的“冤大头”,一直在那被人“薅羊毛”。

“割韭菜”与“薅羊毛”都违背了平等、公平、诚信等基本的市场规则,所以,即便没有受到法律的惩处,也一定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太美妙。然而,当“天上会掉馅饼”的神话在现实中找到了依据,消费者就可能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侥幸心理进行催眠,以为自己必定是幸运的那一个。

就像是放了一场焰火,“割韭菜”与“薅羊毛”的热闹场景不停闪现,虽然转逝即空,但在人们的心里,终究是种下了侥幸、贪婪的“蛊毒”。其毒性显现的症状之一就是,很多人会相信:如今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伸手的那一个,就不会被割了“韭菜”,而是有极大可能薅到了“羊毛”。

对于一些彻头彻尾的商业欺诈者来说,被种下蛊毒的消费心理,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因为他们无需花费更多力气,只需加大一下宣传力度,撒下一些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兑现的利益诱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设下消费陷阱。

以近日武汉警方破获的一起医美诈骗案来看,其欺诈手法既不复杂,也不高明。不过是医院打着免费整形的幌子,许以返还本金、只付利息的承诺,让上当的年轻人背上了沉重的网贷。这样的欺诈骗局并不新鲜,其实稍微想下便可识破:如果医院真的能够兑现承诺,那医院以何为生?付出的那点利息,流向网贷公司,即便医院能够从中分成,也是不足以覆盖整形成本的。

折本的买卖整形医院自然不会做,想明白了,就不会上当受骗。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年轻人想不明白呢?实际上,如果能够深刻反思一下,多多少少都中了点“薅羊毛”的毒,结果却被妥妥地割了韭菜。

所以,要看破免费整形的“美丽陷阱”,须先识破“薅羊毛”的消费心理,尊重市场的基本规律,临财毋苟得,自然会在美丽陷阱面前收住手脚,让诈骗实施者无计可施。很显然,年轻人在变得美丽之前,变得更理性、更聪明则更为重要。

在问题的另一面,维护市场的原则与秩序,不能完全指望消费者变成滴水不漏的智者,则是要更多依靠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为什么号称正规的整形医院,却能够堂而皇之地做起虚假医疗广告?还能够与网贷公司勾结,甚至可以让一些没有偿还能力、没有贷款资格的学生也背上了网贷?这一系列的疑问,都直指日常市场监管的疏漏。必须亡羊补牢,严格监管,将违法整形医院的利益链条打断打碎,才能从根本上去除免费整形的“美丽陷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赵鑫

更多精彩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圳论公众号

(2021-10-25 10:51:14)
上一篇:警方介入!整形医院女老板恐吓“维权女子”:你能活着离开济南?
下一篇:整形医院女老板“我会让你活着离开吗?警方已介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