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课程总策划 | 李煜晖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修订组专家
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十二年,语文始终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阅读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
很多同学语文学不好,主要是因为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面窄、阅读理解能力差,一言以蔽之,就是阅读素养没得到有效提升。
小而言之,成绩上不去,不仅是语文,也会波及其他学科;大而言之,影响未来发展,不利于终身学习和社会交往。
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贯串高中三年的重要内容正式纳入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逐渐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初中和小学也随之兴起了读书热。应该说,这是切中时弊、利在将来的好事。
2020北京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

“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要求考生用100字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表面是写“读后感”,实则考学生阅读和思考方法
应博雅小学堂的邀请,我和我的朋友们开设《博雅名著阅读初中系统课》,就是要借这样的契机,把我们信仰的阅读理念和行之有效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同学们,为你们的语文学习提供引领和支持。
01
整本书阅读,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12本经典名著
我们给这门课起的名字是“名著阅读初中系统课”。为什么不叫“整本书”,而叫“名著阅读”呢?因为整本书的概念太宽泛,文学名著是整本书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我们又厘定了四条标准:
1、可读性强,能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优,必须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历久弥新的经典好书,读这些书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3、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与初中生语文学习相衔接。
4、尽量兼顾古今中外,以及不同文体、语体。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选择了以下12本:

必须强调,文学名著阅读不能完全按照年龄来推荐,说哪本书必须限定在哪个年龄阅读,不能早,也不能晚,这种想法是很可笑的。
真正的好书应该在不同年龄反复阅读,读出不同滋味、不同境界。各位同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中自主选择、自主安排。
02
初中生阅读要达到的四个目标,
你能做到几个?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帮助同学们达成以下四个小目标。
目标1:爱读
养成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沉浸其中的专注力。这两者互为因果,良性循环,是做一个读书种子的前提条件。
当然,兴趣和专注力都不是天生的,需要机缘巧合,更需要老师的引领。当你喜欢上某一位老师的讲述,激发了阅读的渴望和探究的兴趣,自然就会想翻开书看一看,读下去。就好比《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驯服”: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
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在当下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猛烈冲击下,我们老师更要当好小王子的角色,用我们的声音和思想唤起你对经典的热爱。

《小王子》是名著初中阅读系统课·初一的入选书目
目标2:熟悉
能记住名著的主要内容,梳理名著的叙事结构,甚至对其中哪些打动人心的细精彩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形成个性化的持久记忆。
通俗得说就是让名著长在身上,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这一点上,我们会给你提供有效方法,至于能不能做到,需要大家配合。毕竟,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需要下点苦功。
目标3:读懂
“读懂”是很高的要求。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本名著是可以被人们完全读懂的,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一座迷宫,召唤着人们不断去品味、去理解、去阐释,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我们所说的“读懂”,是把握作者创作背景、动机这些基本内容,能够对其中最关键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做自洽的鉴赏和评价。
不同年龄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读者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开放式的,同时又是有逻辑的、讲证据的、有品位的“懂”。
目标4:会读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建构个性化的读书经验,形成深度阅读领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大千世界,好书浩如烟海,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只能阅读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读遍天下书,而在于优中选优,以小博大。有了好习惯、有了不同类型典型著作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自主选择的道路也就越走越宽阔了。
03
这门阅读课,
我们会怎么上?
如何帮助大家达成以上四种目标?我们选择了专题讲读的方法。
我们的假设是:
1、讲得精彩,你就会有兴趣;
2、讲解过程中把内容讲细致、方法讲透彻,你就会形成有效记忆;
3、把一本书的教学价值分解成若干专题,以问题为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呈现给你,就会帮助你从若干侧面读懂这本书;
4、在入乎其内的基础上,出乎其外,介绍阅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就有助于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事实上,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也在不断证实这些假设可以成真。
当然,我还要强调,需要你的配合,需要你的投入,一直闭上眼睛的狐狸,既看不到金黄色的麦浪,也看不到小王子的头发。

这里要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就是如何围绕一本文学名著划分专题。我们采取了一种比较传统,但也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方法。
每一本书都基本包含五个维度:作者情况、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创作手法、传播情况和版本情况。每个维度设置数量不等的专题:
作者和背景大多用2-3个专题,给大家讲故事,以求做到知人论世;
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这些“硬核”内容,专题数6-7个,做深度解析;
传播情况和版本情况根据需要设定专题,帮助大家开拓视野。
第二,在中、高考中,名著阅读是纳入命题范围的。这么做有利有弊,利在督促大家读书,弊在有时候会煞风景,降低阅读兴趣。
但不论利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该重视还要重视。目前,中考、高考这方面的分值在提高,重在考察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
为满足大家的应试需要,同时避免焚琴煮鹤,每本书我们设置三道思辨读写题,同学们可以当成综合性考题,有选择地作答。
04
我们只是一群有实力、有个性、
有思想、有情怀的语文老师
这门课由我主持,由我和我的朋友们共同开发。我本人的情况,博雅小学堂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了。
前段时间,我一时冲动,在这里开设了《四大名著思辨读写课》,整整一百二十八讲,累是累了一点,好在很多同学喜欢听,也算聊以慰藉。这里主要介绍我的八位朋友。
吴泓老师和彭莉琼老师来自广东,余党绪老师来自上海,何郁老师来自北京,这四位都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与其说是我的朋友,不如说亦师亦友,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影响力都令我钦佩。
汪文龙老师来自北京西城,是著名示范中学语文组组长;郑铉老师来自北京通州,是北京市名师工程成员,北师大博士;关惠文老师是北师大校友,现就职北京朝阳区,是北京市重点高中青年骨干教师;韦昕楠老师北师大硕士毕业,是我当年在中学教书时带了三年的“徒弟”。

天团名师介绍
如果把8位老师的名衔和成绩罗列出来,估计要念很久。古人讲,名者,实之宾也。也就是说和实力相比,名气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索性带着非常荣幸的心情,用下面这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也就够了:
他们都是有实力、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怀的语文老师。
对阅读教育相似的理解,对文学名著由衷的热爱,让我们走到一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合力开发了这门课程。
期待同学们和我们一起走进名著阅读的精彩世界,希望大家听课开心,学有所得。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