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9点40分,澳大利亚金融中心、悉尼市中心中央商业区(CBD)马丁广场附近一家叫做“林特巧克力”的咖啡馆被持枪匪徒劫持,至少十几名人质被困。
今天2时30分,该劫案以警方突击咖啡馆,与劫持者交火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而结束。
世界范围内,曾经发生过很多的劫案,和这次的事件一样,他们大多并不都能以完满的结局收场。
■1979年11月4日,约500名自称“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朗学生冲进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扣押工作人员并焚烧美国国旗
1979年11月4日,德黑兰人质危机爆发,该事件发生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为人质,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也被占领。
人质危机诱因是1979年10月,美国收留了流亡海外的伊朗前国王巴列维。
■一名美国人质被劫持者带着游街示众
为营救人质,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立即对伊朗施加了经济和外交压力。
在美使馆被占领时,有6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并躲藏在一幢公寓中,随后在加拿大大使泰勒的帮助下获得庇护。
2012年电影《逃离德黑兰》即改编自此事件。
■图为1980年2月1日,6名逃出的人质接受记者采访,身前的海报上写着“谢谢,加拿大”
1980年2月,卡特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秘密营救行动。但由于准备不足,营救行动成为一次高难度的特种部队作战。
■1980年2月,卡特的营救行动失败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逝世,9月,两伊战争爆发。
此后,伊朗越发希望解决人质危机。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
1981年1月20日,里根的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人质被释放并交还美方。
■全部人质抵达美空军基地。
德黑兰人质事件影响深远,很多人认为这场危机导致了时美国总统卡特竞选连任失败。
■1981年1月26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被释放的人质
1972年9月5日,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恐怖分子闯入奥运村以色列选手驻地,当场杀害了2名代表团成员,并将另外9名成员扣为人质。
■1972年9月5日,一名恐怖分子走出关押人质的房间,在阳台上观察现场情况
恐怖分子发表声明要求释放被以色列关押的234名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方面拒绝了这一要求。
■1972年9月5日,西德警察穿着防弹背心,手持机枪在奥运村屋顶巡逻
1972年9月5日12时,国际奥委会与恐怖分子谈判,成功延后了恐怖分子提出的最后答复期限,改为当晚10时许,方法为用两架直升机将恐怖分子和人质运往空军基地转机离境。警方拟在乘换机之际,营救人质。
■1972年9月5日,西德警方出动直升机
1972年9月5日晚10点半,恐怖分子抵达机场。埋伏在机场的德国狙击手与恐怖分子展开了混战。
■西德军官查看被炸毁的直升机
由于对恐怖分子人数估计不足和装备落后,营救计划失控。恐怖分子引爆了一架直升机,并将另一架直升机中的5名人质射杀。9名以色列人质则全部遇难。
■1972年9月7日,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控制的以色列奥运代表被枪杀
慕尼黑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哀悼。从1972年至1981年的9年时间里,以色列特工共暗杀了11名曾策划或参与慕尼黑惨案的“黑色九月”成员。
■1972年9月7日,遇难运动员的亲属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国际机场接收遇难者遗体
慕尼黑惨案之后,以色列开始组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特种部队,以便再次遇到劫持事件时,可以保障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
■1972年12月13日,一队以色列特警在射击场进行射击训练
2007年7月,阿富汗一群(7男16女)韩国籍基督教传教士及义工被塔利班成员挟持,2名人质被枪杀。塔利班组织提出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并释放被捕的塔利班民兵的要求。
■2007年8月6日,韩国首尔,抗议者要求美国同塔利班进行谈判,保证韩国人质安全返回
劫持人质后,塔利班发言人优素福曾经多次延长处决人质的时限,以换取阿富汗政府释放塔利班民兵战俘。
韩国政府、阿富汗政府及塔利班组织就人质问题进行多次讨论,但进展缓慢。
■2007年8月7日,韩国首尔,一位韩国女子祈祷人质安全返回
在意大利人质交易事件后,获释的塔利班指挥官Mansour Dadullah在接受英国第四台采访时,就公开指示斗争者要致力绑架外国人以牟取同样的谈判筹码。
■2007年8月14日,示威者要求美国进行谈判,保证韩国人质安全返回,并从韩国撤出军队
2007年8月29日,一位匿名的塔利班高级首领向半岛电视台透漏:韩国支付了2千多万美元赎金以使19名韩国人质获释。但韩国外交部于9月1日澄清绝无支付人质赎金一事。
■2007年8月31日,在被绑架了6周后,被释放的韩国人质在喀布尔等待飞往迪拜的飞机
释放韩国人质后,塔利班宣布获得了一场胜利,并表示以后仍会持续进行绑架外国人质活动。
■9月12日,被释放的人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在被绑架的6个月中,恐怖分子殴打并威胁他们改信伊斯兰教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发生歌剧院挟持事件,4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东南区的一座剧院,胁持文化宫内的850多名人质,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
■联邦安全局专家弗拉基米尔策划人质解救
2002年10月25日下午,挟持了数百名人质的车臣武装分子释放了8个孩子,但挟持者并没有按照红十字会提出的要求释放外国人质。
■幸运地被释放的8个孩子
2002年10月27日,俄国军警及阿尔法小组以秘密化学气体麻醉表演厅内所有人后进行强攻,将车臣绑匪歼灭。
强攻之中,俄罗斯军警场击毙了39名恐怖分子,多数人质获救,但至少129名人质因为俄罗斯军队的麻醉气体而死亡。
■10月27日,俄罗斯军警强攻剧院
2004年9月1日,车臣武装再次策划人质劫持事件。在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别斯兰第一中学的不少学生、教师和家长被劫持,事件持续到9月3日基本结束。
■车臣武装再次绑架人质
别斯兰人质事件中,396人死亡,其中包括21名车臣武装分子。
反叛者宣称人质的死亡应归咎于普京,并称人质死亡是在特种部队突击人质所在建筑物时发生的。
■9月3日,一名男子背着受伤的男学生逃离车臣武装分子控制
2005年12月,负责调查的俄罗斯检察官员称政府在处理事件时没有犯错。
2006年12月22日,议会专门负责调查人质事件的委员会公布正式调查报告,指出俄有关方面在防范恐怖袭击和解救人质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和不足。
■2004年9月4日,俄罗斯《消息报》对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报道,版面上含有大量死伤儿童照片,引发了国民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总编辑谢柯罗因此被迫辞职
2007年7月,“别斯兰母亲”(别斯兰遇难者的母亲与亲属组成的委员会)要求俄罗斯国家安全局解密事件影像资料,但并未得到回应。
■为2004年9月3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地上摆放着被杀害的学生尸体
同月,“别斯兰母亲”公布了一份从匿名者手中得到的录像,她们说录像证明,俄罗斯安全部队在向被占领的建筑发射两枚榴弹后开始了屠杀。事件给学生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更是难以治愈。
■俄罗斯军警在此次劫持事件中解救被困人质
人质危机的解决可能给一国带来“政治红利”,也可能使得一国形象大跌。在利益纷争的局势下,人质往往被人当作棋子,或进攻,或舍弃。
■一男子抱着受伤的学生远离事件现场
2010年8月23日,一辆装载25人(包括22名香港乘客)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劫持,经过谈判,6名香港游客于中午前获释。
■菲律宾警察解救人质
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
2011年3月23日,菲律宾马尼拉人质案香港庭死因宣判,陪审团裁决,康泰领队谢廷骏等8人皆死于非法被杀。
2012年,事件两周年,菲律宾仍拒道歉,菲驻港领事反指港人不懂原谅。
■菲律宾解救人质的方式被诟病
2013年10月22日下午,马尼拉市政府通过特别决议案,将就人质事件对北京、香港及人质家属进行正式道歉。但菲总统阿基诺随后表示,菲律宾政府不会就马尼拉人质事件道歉。
■事后前来悼念的人质亲属
2014年2月1日,菲律宾3名参议员敦促菲政府就香港人质事件向香港道歉。2014年4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菲律宾政府就马尼拉人质事件发表联合公告,菲律宾政府正式向受害者及家属致歉。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浙江新闻客户端。
苹果用户可登入AppStore搜索“浙江新闻”下载;安卓用户请可在各大市场(如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应用宝、应用汇、安卓市场、安智市场、机锋市场、91手机助手、百度市场等)搜索“浙江新闻”下载。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