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海上钢琴师影评
男主角(人名)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殉船于海底。
影片的最后我流泪了,一个孤儿,生于船长于船最后死于船,他不想离开船是因为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因为从烧炉工收养起的的那一天这个船已经是他的家了。他不想要那些荣华富贵,只想一生都能弹奏他的钢琴,即使没人倾听,他也依然弹。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最后还是微笑着离开人世的!
虽然有点可惜,但是很理解,现在哪里还有如此纯粹的音乐者,大都被物欲·金钱控制着。“我和我的音乐是不可分离的”,他不愿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慢慢变得庸俗,于是更让人感觉到他音乐的可贵和真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于是他的死更让人无法释怀!!!就像实现生活中有奇才的孩子,如果母亲想让孩子过正常的生活,只有把孩子隐藏起来保护孩子,否则孩子要不被试验观察,要不被推到大众面前被迫过自己不能控制的生活。我在看前部分时,真希望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天分,但看到结尾,我觉得我不能,因为我想拥有是想出于目的性的,这样就玷污了音乐,也不可能在奏出心灵的音乐。海上钢琴师——......。
谁看过《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点评下嘛!
很好,第一次看是中午和宿舍几个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本想打发无聊时间随便看几眼下午就去上课了,结果......逃课。
我看电影很挑剔的,从我这里获得很高评价的电影不多,也许是我这个人比较奇怪,但这部电影真的很好。
海上钢琴师影评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痛爱小,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在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任性的回答说:“规矩全都滚蛋。”
几年后,成人的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max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曾对之提起过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买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仅值旧小号的的故事,max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戏剧之所以为戏剧,便因为命运推动故事展开,而并非常理。戏剧不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
我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已经有所准备,在看过后,我亦不能减少我的溢美之词。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的电影。
岁的养父意外死去,他的养父温和而豪爽,对他极好。葬礼上的眼泪未干,却满脸迷惑,他不知道为什么会生离死别,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情况,他为什么见不到他的养父了,为什么会如此的痛苦和恐慌。这时,他听见远处隐约传来打动人心的美丽声音,他回过头,身边的女人告诉他说,这是音乐。
从此迷上了音乐,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天资极高,也因为他发现,通过音乐,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达出来,那一声一声的痛楚打动着他的心,也让他对这残忍的痛苦从此释然。
所以当许多年后骄横的爵士乐始祖提出与比琴技时,我便确信必胜,因为技巧无法战胜体验人生百态的音乐,那是打动,抚慰人心的声音。通过双手一点一点剥离你曾经的痛楚和快乐,使你深有触动。
但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
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的知己,他知道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的死去对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在影片中,的故事即使被讲述也并无法让人相信,感人肺腑的情节最后换来max拿回了自己的小号。这是最感伤之处。我曾经相信随着炸弹上天对故事而言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随后平淡的结束却不给我任何的累赘感。这个结局是天赐的,我相信。最后的镜头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曾如何红极一时,这传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也只能活在max的回忆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这个世界需要传奇.
也许上了岸以后,会变的名利双收,无往不利,但我们仍会思索一个船一个世界,孰轻孰重.
因为有了爱人的,就不再是经典,上了岸的便不再是传奇.
为了这个传奇,导演残忍的让一个天才娶了一架钢琴.真正的爱人就是钢琴.每一个琴音所表达的感情,都再熟悉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达到这一点,有点可悲,但确是事实.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感情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
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
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
谁看过《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能评价一下吗?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与现实中Max追寻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消息的Max坚信,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最后的踪影。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海上钢琴师影评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
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海上出生的,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
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求一篇原创的《海上钢琴师》的乐评
。
我只想说说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是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个琴键和尽头。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如何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你可以去看看豆瓣的影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