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规划要求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太明细的不可能在网上找到)
一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四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五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 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六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七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 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 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为此,一要打造改革新高地。二要争当开放新尖兵。三要带头发展新经济。四要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五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到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怎样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年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市,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年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总人口.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 来源: 国家发改委网站
发改地区[]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号),现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具有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平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的修编调整,抓紧推进相关工作。要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紧密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加强《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附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区域联动发展
长三角将迎产业整体升级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年制定,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框架。
徐逢贤透露,“一核六带”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内容。据悉,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哪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出现了诸多城市将发展定位为“上海的后花园”的现象。
徐逢贤认为,《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长三角区域规划公布 城分工确定,个城市都有哪些?
请看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