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屈原真的姓芈吗 芈月和屈原是什么关系
新近播出的电视剧《芈月传》描绘了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这位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史记》对芈八子的具体身世语焉不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芈”姓知道,她出身楚国贵族世家,与同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们不免奇怪,一个是“芈”,一个是“屈”,如何变成一家门?这就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了。
为了能正确区分不同的血缘家族,防止同血缘亲属间的婚姻关系,就需要一个标志来区分它们,代表血缘家族名称的“姓”遂应运而生了。氏乃是尊卑等级的标志,氏作为姓的分支,其产生时间自然要晚于姓。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与王室同出一源的芈姓小宗为了与之区别,便称为昭屈景三氏。这就形成了“氏以别贵贱”的局面。
屈原是“芈”姓“屈”氏,而芈月是“芈”姓“熊”氏。芈月是王室出身,而屈原是芈姓下面的分支。
我国最伟大的诗人屈原大家都熟悉。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氏,经三代后成为姓。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同样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
屈原原名叫什么?
屈平。
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扩展资料
屈原的政治举措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第二,举贤能。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
第三,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
第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屈原姓屈还是姓熊?
《史记.屈原列传》开宗明义,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说明屈氏家族是与楚王同姓的王室贵族。楚王姓熊,屈原姓屈,他们怎么会同姓呢?
必须先说清楚的,这里面有个穷本溯源的问题。我们今天通用的许许多多的姓,是从古代少数几个姓中衍生出来的。古时候姓的起源很有意思,在母系社会里就有了姓。那时候的婚姻是很原始的群婚制,男女之间的结合是随意性极大的“偶合”与“野合”,孩子生下地,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只好跟着母亲姓。因此,最早几个姓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姒妊姜等。随着人类不断地繁衍生息,婚姻制度的进化,一片片土地的开发利用,原来的那几个姓不够用了,发展到以部族名朝代名国名地名人名为姓,如:唐虞夏商周齐楚燕秦韩赵魏鄢郑邓隋,王后公侯等;有的以动物名为姓,如:马牛羊鹿等;有的以植物名为姓,如:桑苗杨柳等;有的以矿物名为姓,如:金银铁锡等;有的以颜色标志为姓,如:朱黄蓝白黑等。还有许多许多,需要人类去发现,去选择,不像今天我们有了《百家姓》《千家姓》和《万姓统谱》,子女随着父亲的姓起个名字就行了。
熊屈二姓都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高阳帝名颛顼(专虚),高阳氏是他的号。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按理他应该有姓,因为黄帝姓公孙,后改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但史籍没有标明颛顼的姓,我们不能按今天子袭父姓的通例任意给他加个姓,因为古时候姓氏的来源太广泛了,有名无姓有号无姓的情况也常见。
熊屈二姓虽然共着一个远祖高阳氏,但只能算同源,还不能算同姓。直到高阳氏传到他的第五代孙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第六个儿子名叫季连,随羊叫声“咩”姓芈,熊屈二姓都是季连的后代。《史记索隐》引《系本》说:“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季连者,楚是也。”又引宋忠说:“季连,名也,芈姓,诸楚所出。”
熊姓什么时候从芈姓中分化出来的呢?远在周文王还是西伯(商的封爵)的时候(约公元前世纪),季连有个后裔名叫鬻熊,辅佐周文工有功,却过早地去世了。鬻熊有个儿子名叫熊丽,是从他父亲的名字里截取了一个“熊”字来作姓.熊姓便从这个时候起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文王的儿子姬发**殷商王朝建立西周王朝,是为周武王。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三,做了一件颇得人心的好事:奖励选拔对王室有贡献者的后代。因为鬻熊曾经是他祖父周文王的老师,他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居丹阳。熊绎便成了楚国的开国之君。后经精明强干的楚人苦心经营了数百年,中国南方有了一个由熊姓统治的强大楚国。
屈氏家族的始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楚子玢冒十七年(公元前年),玢冒卒,其弟熊通杀死玢冒的儿子自立为楚君。他自恃武力,要挟周王朝封他最高爵位,周桓王不准,他便无视周天子的王权,大言不惭地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三十七年(公元前年)自立为楚武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侯王。封地位居莫敖屡建战功的儿子暇“食采于屈”,号“屈侯”。“屈”便成了公子吸的世袭俸地。公子暇以“屈”为姓,从此,中国便有了一支姓屈的名门望族。
严格地说,熊屈都不是姓,而是氏。王逸《离骚注》说: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林宝《元和姓纂.屈》说:“楚公族,咩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重屈建屈到,三闾大夫屈平字原……并其后也。”古代姓和氏有一定的区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只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熊氏是芈姓的分支,屈氏是熊氏的分支,熊以人名为氏,屈以地名为氏,他们共同的祖先姓芈,所谓熊屈同姓就这么个来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就是掌管王族三氏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可以看出屈原的高贵血统,从而体现他的高贵气质与德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或许说明了其家族已在落寞之中。。。。
屈原姓芈为什么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先秦时期,姓氏是不同的概念,男性贵族除了在“别婚姻”时看姓外(因为同姓不婚),一般只用“氏”,女贵族出嫁才用“姓”。
贵族只有一个姓,但可以有多个氏,来源包括官职封地祖先名字等等。
以楚国为例,屈原家祖先的封地是“屈”这是氏,“芈”是姓。
如果他们家的长女出嫁,可以称为“伯芈”;次女可称为“仲芈”,以此类推……
如果一个氏为屈的人做了比较大的官(比如“司马”),则他的氏也可以是“司马”了。
屈原,姓什么?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原姓熊。
屈原为什么姓"屈"?
因为他死得很委屈,所以他姓"屈"
屈原姓“芈”还是“熊”
楚国最早被周成王分封的祖先叫熊绎,后来又分为屈景昭三支,屈原就是其中的一支,所以屈原不是姓屈,而是他的氏为屈。至于他和楚王同姓,自然就是姓熊了。
为什么屈原不姓屈而姓羋,他的后代也不姓屈而姓熊呢?
一屈是氏
大家都了解屈原他是因为爱国,所以投江而亡的,我们大家在过五月端午节的时候就是纪念屈原的,是屈原他不信屈,他是信你,因为在古时候屈是氏的一种。他不是姓屈,所以他可以给根据出生地和分地功绩,但是姓是血缘传承是改不了的,他的名字可以改成屈原,他的后代也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大家认为他们的后代是姓熊的,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他的后代也是姓芈的,只是后代的熊也是一个氏。
二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生命意义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时光飞逝,美人寂寞的时间紧迫感和冷静的死亡时间,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幻会引发人类共同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是有感而发的,但是还没有像屈原一样对时间飞逝那样产生紧迫感甚至恐惧感。
三继承王位
在古代的姓氏是分开的都是姓芈,熊是氏而不是姓,所以只有继承王位的人才能使用熊氏,其他人是没有继承王位,所以都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是,所以他就会被大家误认为他是姓屈,其实他不是,他是姓芈的。
屈原名平字原是楚国贵族楚怀王,我们也把它叫做熊槐。秦国宣太后也是出身楚国的,当时人们称他为芈,比如芈八字同样是出身贵族,称呼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