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事件(倒牛奶事件议论文)

  -经济危机"倒牛奶"现象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怎么解释?   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商品都是亏本销售,但是毕竟还是可以收回一点成本.倒牛奶的话就一点成本都收不回了   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倒牛...

  

-经济危机"倒牛奶"现象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怎么解释?

  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商品都是亏本销售,但是毕竟还是可以收回一点成本.倒牛奶的话就一点成本都收不回了

  

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倒牛奶?

  这个可以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平衡来解释。农场主生产了过剩的牛奶,超过社会总需求,购买力不足,农场主为了保持经济恢复以后价格稳定,只能倒掉牛奶,通常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个人认为今后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社会分工资源配置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农场主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不能得到利润最大,可以改变策略向其他国家出口。当然,前提是科学技术发展,牛奶不再单纯的只能用作一种用途,可以制成其他形态易保存和运输的奶制品。

  

剖析中国和美国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

  美国倒奶是因为供大于求,市场失灵。

  中国的倒菜是供大于求与流通成本过高两个因素导致,有相似,但是不相同。

  

请问“倒牛奶”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有什么本质区别?

  都是倒牛奶但是有本质的差别,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危机出现倒牛奶现象,该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生产过剩,一方面百姓大量失业,缺乏购买力.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出现的倒牛奶现象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市场不够活跃即使是在整体上求大于供的情况下由于销售渠道问题造成产品积压致使出现"倒牛奶"现象.由于我国目前的组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之间的差距造成.

  

请问社会主义倒奶事件与资本主义倒奶事件有何区别?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的试题~~~

  资本主义倒奶事件是因为生产过剩所致,资本家宁愿把奶倒掉也不给平民,因为那样他们的损失更大,社会主义倒奶事件我觉得纯属浪费,再说了,现在世界上哪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还远远达不到

  

杀牛倒奶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说,

  就是供需矛盾!

  奶农可能会遇到各种原因

  (比如:

  近来的乳制品行业出现的掺杂化学药品损害到消费者身体健康,

  而引发整个社会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导致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锐减,

  乳制品厂家卖不出去,自然就不会再去收购奶农的牛奶;

  牛奶卖不出去,奶农得不到收入就无力承担饲养奶牛的成本,

  就会出现倒掉牛奶,甚者就会杀掉奶牛而去发展其他行业!)

  而导致需求减少,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那时奶农卖不出去牛奶,奶农们没有收入,又承担不了继续饲养牛奶的成本,

  自然就会出现“杀牛倒奶”现象!

  

有一个关于往密西西比河倒牛奶的故事,有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体故事内容是什么?

  因为当时经济大萧条对牛奶的市场需求大幅缩小,但当时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需求信息不能很快得到达奶牛户那里。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过剩这些过剩牛奶如果投向市场势必会影响现有市场的牛奶价格。所以他们宁可倒掉也不卖掉。

  提示:一

  年月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疯狂的年代”暗藏危机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从年直到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年代”。

  上个世纪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而在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左右。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美最大的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全国/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家庭年收入不足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后的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有美国史学家认为,“这届政府在美国历史上构成了一个时代”,“在这短短年中,政治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低下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要低落就连负责公众利益的影子也说不上了。”

  “美国往地狱里冲”

  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当年月日,一场经济危机风暴席卷美国。这次危机使生产下降的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月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亿美元。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到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汽车工业下降了%,至少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的人口失业。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年月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年月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月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日至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月日,国会通过了《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亿美元!

  在整顿农业方面,从年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年到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保持平价的比例从年的%上升到年的%。

  年春天,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亿美元。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年月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新政”功过众说纷纭

  美国经济学家对“新政”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新政”在鼓舞私人企业的信心方面没有成功,资本主义秩序成功的基本条件是鼓舞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诱发这种精神就需要刺激和补偿,“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这种精神的。另一派是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或半追随者,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执行大胆的增大开支的赤字政策,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复兴的轨道,而罗斯福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罗斯福“新政”是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就使得“新政”能够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获得一席之地

  

谁能评述一下欧洲倒奶愈演愈烈的新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焦建 由于认为欧盟市场上牛奶价格过低,欧洲一些国家的奶农近来纷纷举行罢工,并大量倾倒牛奶。

  月日,在比利时南部城镇锡奈附近,愤怒的比利时奶农,把万公升,价值约万美元的牛奶,倒在牧牛的草地上,以抗议牛奶价格过低。从今年春天起,奶价下跌了四成,奶农们说,如果再不提高奶价,他们将不得不放弃从事这个行业。

  欧盟对农业实施了大规模补贴。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奶价暴跌,牛奶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全欧洲奶农们都抱怨,如今的牛奶售价只有从前的一半。

  在月日的一次抗议活动中,奶农们除了将牛奶倒入莱茵河之外,还开着辆拖拉机从斯特拉斯堡到凯尔,将万到万升的鲜牛奶倒入田地里。

  一位参加抗议活动的法国奶农说:“现在,法国奶农和德国奶农面临同样的问题,身处同样的困境。我想,从明天开始,就不仅仅是法国和德国,其他欧盟国家也会相继罢工。”

  不过,这种被媒体称为“浪费式的抗议”的运动也并没有得到所有奶农们的响应。不少人就拒绝参加。

  而为了应对奶农的罢工活动,法国政府日前宣布向畜牧业追加拨款万欧元,以帮助奶农应对危机。此外,法国农业部长勒梅尔还将在号与银行保险公司负责人会面,商讨如何进一步帮助奶农。此外,法国和德国还向欧盟提议,建立一个新的调控机制帮助欧盟奶农应对危机。目前,这一建议得到了绝大部分欧盟成员国的支持。

  

  

  

  

上一篇:台风海马最新消息(2020台风最新消息)
下一篇:原神砍树(原神砍树路线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