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宝洁大中华区副总裁许有杰 他呆了15年应该目睹了当年SK-II危机
网
自大学毕业加入宝洁以来,许有杰在宝洁已有30年的任职经历。目前,他是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的副总裁,负责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以及宝洁亚洲区企业沟通与企业品牌建设。
从产品经理到负责公关的副总裁
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许有杰并不是做公关的,而是在宝洁的菲律宾分公司担任品牌经理,主要负责产品设计、生产、定价、营销等,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产品经理。
在担任品牌经理的时候,许有杰曾成功地把飘柔和潘婷引进菲律宾市场,并参与飘柔和潘婷在菲律宾的上市。之后他被调到台北,参与了沙宣和SK-Ⅱ在台湾市场的上市。
到了2006年,他调到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的前身对外事务部担任副总裁,正式转型做公关。
同一岗位一做就15年
一直处在业务部的许有杰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做过公关,但是由于长期主管业务,了解生意的基本规律是做公关的最大优势。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在公关方面,许有杰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在新品上市之前,许有杰的品牌公关团队会和乙方公司一起,从消费者和大数据分析中找到传播点,并为产品取名,让产品名本身成为病毒式传播。
这样的方式下,不仅产生了SK-Ⅱ“前男友面膜”、玉兰油“小红弹”、潘婷“深水泡弹”、护舒宝“口红姨妈巾”等经典产品,还有效推动了产品的销售。
此外,他还看准了当时兴起的微博,并注册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微博大v,还让团队开始试水社交媒体。
现在,社交传播已经是许有杰团队的主要业务之一。他的团队也从当初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
在宝洁工作多年,许有杰时刻不忘宣传公司的品牌。因为长相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许有杰曾被问到保持年轻的原因,他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公司有SK-Ⅱ”。
SK-II引发的公关危机迄今仍令人记忆深刻
不过,2006年,宝洁却曾因SK-II曾陷入公关危机。宝洁在SK-II被检查出金属含量超标后,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消除影响,反而一口咬定自己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使得事情持续发酵,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据当时的新民网报道,2006年9月22日下午,宝洁中国上海分公司淮海中路办公地遭SK-II事件抗议群众围堵,公司玻璃大门被人为破坏。
该门卫称,今天12点至12点半,陆续有一些购买SK-II产品的消费者来到公司办公地,希望可以向公司有关负责人“讨个说法”。至13点左右,公司门口已聚集了差不多20、30,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位自称宝洁上海分公司负责人的男性,出面与这些群众交涉,交涉近2小时无果后,群众情绪开始渐渐失去控制,13点左右,群众中开始出现骚乱,人潮拥向公司玻璃大门,顷刻间玻璃大门碎成了很多片,是被人为砸碎还是被人潮挤破,尚无定论。
一位现场目击者称抗议群众人数大致为十多人,多数以妇女为主,冲突发生时,一名男子先用脚踹碎玻璃门后,又用手把玻璃门彻底击破。
前后不过一周多的光景,SK-Ⅱ经历了“拒绝承认———拒绝下架———接受退货———日本出面解释”的崎岖路程。
后来,2006年9月14日,质检总局公布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9种SK-II化妆品中检出铬和钕,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认为该检验依据明确、检验结果准确。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将铬和钕列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但因化妆品生产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因素,原料中可能会带入微量的铬和钕杂质。
声明说,宝洁公司对SK-II产品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分析,确认在生产过程中未添加铬和钕,问题产品中被检出的铬和钕都是原料带入所致。经专家评估,正常使用含微量铬和钕的化妆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风险较低。截至目前,未证实有化妆品因含微量铬和钕而损害消费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SK-II事件的起因背景几乎与去年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如出一辙:同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同样被检查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然而其结果却是云泥之隔。肯德基依靠完美的危机公关化解了中国用户的抵触情绪,依旧顾客盈门。
而宝洁公司却节节败退,不但基本丢掉了SK-II中国市场,而且在其他东亚国家也遭受抵制。
只是,不知道许有杰是亲历了这次事件还是在这个事件发生后调来的。
相关文章:#宝洁#
网友评论:揭秘宝洁大中华区副总裁许有杰 他呆了15年应该目睹了当年SK-II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