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时被捧成印钞机的蓝月亮半年后就亏损 创始人罗秋平有危机吗?
万欢喜/文
近期,蓝月亮发布2021年上半年盈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400万港元。上市仅半年多的蓝月亮受此重创不禁引发热议。事实上,不仅仅是蓝月亮的业绩引发争议,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我们不研究竞争者,只研究消费者。”
早在1992年,“蓝月亮”品牌清洁产品就已经背靠道明公司问世。1994年,罗秋平及父亲罗文贵成立广州蓝月亮公司,并且从道明公司接管“蓝月亮”品牌清洁产品业务。
1992年到2008年,蓝月亮兜兜转转,由最开始的厨房清洁剂到洗手液和洁厕液,最终凭借2008年的清洁护理洗衣液迅速在洗衣液市场站稳脚跟。
而这些受市场追捧信赖的产品,确实是罗秋平公司团队踏踏实实研发生产出来的。罗秋平对于产品本身,是追求高质量的。
在媒体眼中,罗秋平是低调的,很少接受采访。偶尔采访时,他也只聊蓝月亮,几乎不聊自己。
外界眼里,罗秋平性格低调。媒体接触时也能感受到他只聚焦于产品质量和创新。
罗秋平曾经在蓝月亮品牌建设的心得分享课程上表示,蓝月亮与其他品牌最大的区分就是在于对消费者的研究。蓝月亮永远不关心竞品,只关心问题的解决。
事与愿违的是,蓝月亮近几年的业绩并非节节高升。
业绩上,财报显示,蓝月亮营收四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情况。报告期内营收69.96亿港元,同比微降0.3%。据整理,业绩下滑的关键出在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上。该项业务营收由2019年的61.78亿元降至2020年的55.96亿港元,同比下滑9.4%。
纵观罗秋平对质量追求之高,按理来说应该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蓝月亮缘何上市半年后股价腰斩呢?
“传销式管理”?
都说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罗秋平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重视,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蓝月亮时下面临的窘境。
罗秋平管理不得人心,多次因管理方式粗暴被诟病。更致命的是,多次激进转型险些让蓝月亮葬送好局。
决策上,挑典型的来举例,2015年,罗秋平企图用贸然反击的方式,来弥补因商超渠道各类费用过高吞噬掉大部分利润的惨局。尝试了O2O、直销和微商等销售模式都以失败告终后,最终还是选择重新拥抱本已暂停合作的线下商超市场。但放弃线下的这几年,同类竞争上强敌环伺,很多市场已被瓜分。
人员管理上,施压粗暴型让罗秋平饱受非议。
据媒体报道,2019年12月31日蓝月亮品牌创始人罗秋平开晨会、2020年1月2日罗秋平在培训会上发火、爆粗口“一个老婆不够用的”等相关8段语音被爆出,“像你这样说话通常是靠不住的,你如果谈到第二个,给老子发现了,老子真得要打死你?明白吗?”
诚然,这让人们罗秋平的对外形象有了新认知。此外,罗秋平还在管理中力推全员营销,离职员工还称蓝月亮克扣员工工资和福利,变相裁员。
不过,蓝月亮公告否认了此事。只承认全员营销并解释是为了让全体员工更熟悉营销业务,让他们在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收入。
虽然罗秋平的争议很多,但不得不说,罗秋平将蓝月亮实现成功上市,但上市半年时间里,蓝月亮就出现亏损,确实令人不解。蓝月亮给出的公告显示,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上半年毛利下降9%的影响;其次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第三是囤货降价处理也造成亏损,第四是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在发展的洗衣业务所产生的亏损约为6700万港元。
相比于罗秋平的争议,接下来,对于罗秋平该如何带蓝月亮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更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蓝月亮#
网友评论:上市时被捧成印钞机的蓝月亮半年后就亏损 创始人罗秋平有危机吗?
